中國時報【許文貞╱台北報導】
30歲,青春正甜。但吳娮翎怎麼也想不到,今年初,一紙寫著「乳癌」的檢驗結果,讓癌症從此成為她生活至今仍無法分割的一部分,更讓她寫下了人生第一本書《30歲的禮物》,「以前抽獎從來都不會中獎,卻在今年公司尾牙當天確診為乳癌,像中了人生大獎。」吳娮翎笑說。
身形瘦削,帶有都會女子的俐落感,打扮簡單時尚,臉上畫著薄薄桃園電動床的淡妝和顯現好氣色的紅色唇蜜。如果沒注意到她襯衫衣領旁、胸口的放射治療標記,完全不會意識到她是一名治療中的癌症病患。「這個嗎?我覺得沒什麼好遮的,自然就好,也電動升降床有人說像刺青。」吳娮翎開朗的笑著,全然不在意好奇的目光,還用手揭起假髮的一角,可以看見她化療後的頭皮,終於長出了一點點稀疏的頭髮。
今年確診為乳癌的吳娮翎,從事的是新聞工作,習慣書寫。罹癌後,她上網想找資料,卻發現網路上對癌症病居家電動床廠商患真正有意義的文字資訊不多,卻有大量恐懼聳動的道聽途說,「像是有很多鼓吹病患拒絕化療的文章,或是其他的民俗療法。」
「乳癌很複雜,每一種的治療方法和順序都不太一樣。旁人不要把乳癌想得太簡單,病人自己也不要想得太複雜,跟著醫生的建議做就好了。病人有問題,就到醫院問醫生,不要到網路找答案。」
意識到癌症相關的疾病書寫,缺乏病人的視角,吳娮翎開始將自己的治療經過寫下來,發表在網路上,一方面讓更多人明白罹癌病人的狀態,也希望能藉由自我經驗的揭露,支持更多有類似經驗的病友,出版了《30歲的禮物》。「跟治療相關的細節會寫在部落格,希望有組織地方便病友搜尋;比較短的、心情的抒發就寫在臉書。這本書,則更有系統的將我想說的話傳遞出來。」
走過開刀和化療,此時吳娮翎已經進入乳癌放射治療的階段,直說現在精神比化療的時候好太多,吃東西也終於不會只嘗到苦味,想到處玩的心又開始飛揚。工作的習慣,讓她講話還是很急、很直接、很快,加上工作接觸的是美容美妝產業,想讓自己呈現在外的樣子是美的,或許也因為這樣,不太有一般刻板印象中病患常有的憔悴面容。化療掉髮前後,還特地請朋友幫自己拍沙龍照記錄。
即使生病還能精神奕奕的與人交談互動和工作,是人前想盡力維持原本生活的吳娮翎,回到家中,只有家人才看見的,往往是因為治療而覺得疲倦,格外需要支持的病人身分。
「哭過了,累了,就睡著,反反覆覆的打碎自己,然後再拼湊起自己,我想這就是化療的真諦。」但癌症治療的痛和難受,她倒不太想在書中刻意呈現。「愈去想會痛,就真的會更痛。我不想讓其他病友也跟著害怕。」
77249ACF6DB297AB
留言列表